廣西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印發 將新建改擴建1200所公辦幼兒園
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3%;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達到100%;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35萬套……建立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是提高全區人民生活品質的重大舉措。近日,由廣西發展改革委牽頭編制的《廣西公共服務“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系統謀劃了“十四五”時期廣西持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擴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以及推動生活服務為公共服務提檔升級拓展空間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及政策舉措。
圍繞七方面提出22項具體指標
《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區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普惠性公共服務實現提質擴容,多層次多樣化生活服務有序發展,政府保障基本、社會多元參與、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務供給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顯著提升的主要目標。
同時,圍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文體服務有保障”等民生保障目標,提出22項具體指標。例如,到2025年,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爭取達到4.5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3%;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為3人;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達到100%;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35萬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目標人群覆蓋率達到100%;每百戶居民擁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大于30平方米等。
基本公共服務
為0~6歲兒童規范提供健康管理服務
基本公共服務是保障全體人民生存和發展基本需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公共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順應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新期待,《規劃》提出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推動實現全體公民獲得大致均等、公平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務。
幼有所育
提供免費婚檢服務、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服務、孕產婦健康服務、嬰幼兒照護服務、兒童健康管理服務,進行兒童福利設施建設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其中,按服務標準為轄區內常住0~3歲兒童提供中醫調養服務,為0~6歲兒童規范提供健康管理服務。到2025年,實現設區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全覆蓋,縣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覆蓋率達75%。
學有所教
到2025年20%的縣(市、區)達到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要求,支持每個2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辦好一所達標的特殊教育學校。落實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大力推進鄉村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
勞有所得
開展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保障行動,建立健全欠薪零容忍的制度體系。引導返鄉留鄉農民工投入農業生產,開展易地搬遷就業幫扶鞏固提升計劃。
病有所醫
推動全區各級疾控中心全面達到國家標準,建設廣西公共衛生應急技術中心大樓,建設自治區中心實驗室和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建設自治區級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中心。開展重大疫情和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建設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打造重大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的“2小時黃金救援圈”。推動建設國家級和區域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及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推動一批重點縣級醫院基礎設施達到三級醫院標準,一批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能力升級為二級醫院水平或鄉鎮衛生院推薦標準,全面開展社區醫院建設。
老有所養
開展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到2025年底,鄉鎮(街道)范圍具備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60%。開展特困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到2025年底,每個縣(市)至少建有1所失能照護服務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開展特殊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工程,主要進行施工改造、設施配備、輔具適配,到2025年支持2.5萬戶以上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培育創建老年人宜居社區,到2025年,全區共建成老年人宜居社區100個。建設一批村級幸福院、日間照料中心等,提升改造一批村級養老服務設施。
住有所居
實施公租房保障、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和農村危房改造,堅持實物保障和貨幣補貼并舉,實現城鎮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以及符合條件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應保盡?!?。
弱有所扶
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完善社會救助領域低收入人口認定及救助辦法,推動社會救助與兒童福利、教育、養老、就業、住房、醫療等政策制度有機銜接,逐步提高低保標準和補助水平、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常態化社會幫扶機制。
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
自治區示范性普通高中發展至160所
非基本公共服務是為滿足公民更高層次需求、保障社會整體福利水平所必需但市場自發供給不足的公共服務?!兑巹潯分U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提出重點加強托育、教育、養老、醫療、住房等領域普惠性服務供給,面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價格可負擔、質量有保障的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務。具體來看,包括“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等5個方面內容。
幼有善育
推進普惠托育服務機構建設,形成基本完善的社區托育服務骨干網。14個設區市各建成1~2所公辦綜合性托育中心,各縣(市、區)至少建成1所公辦綜合性托育園。
學有優教
新建、改擴建1200所公辦幼兒園,扶持5000所自治區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新建50所、改擴建180所(次)普通高中,自治區示范性普通高中發展至160所,建設40所自治區星級特色普通高中、50個普通高中學科課程基地等。推動6所院校入選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建成15所高水平高職學校、60個高水平高職專業,60所高水平中職學校、120個高水平中職專業。支持建設100個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重點支持150個左右國家級、315個左右自治區級一流專業發展,建設120門左右國家級、900門左右自治區級一流本科課程。遴選建設30個左右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項目和一批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病有良醫
實施中醫藥壯瑤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基層中醫藥壯瑤醫藥機構建設和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中醫壯瑤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引進國內優質醫療資源,針對重點學科建設3~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桂東、桂東南、北部灣、桂西布局建設4個自治區級區域醫療中心。依托高水平三級甲等醫院,有效推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與南寧市形成“一中心多高地”的醫療衛生服務格局。
老有頤養
發展集中管理運營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支持具備綜合功能的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推動形成15分鐘養老服務圈。出臺廣西旅居養老項目相關地方性標準,促進普惠旅居養老服務機構發展。推進廣西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發展“互聯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互聯網+養老機構服務”,到2025年建設15個以上智慧養老院。
住有宜居
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區。重點實施農村垃圾、農村“廁所革命”、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程。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建立鄉村建設工匠管理制度和農房建設輔導員制度。
相關文章